您現在的位置:首頁 > 法制 > 正文

天天微速訊:山西一男子因“薅羊毛”被送進了監(jiān)獄,怎么回事?

時間:2022-12-14 21:26:12    來源:中國警察網    

“薅羊毛”你沖不沖

沖沖沖

想必大家對“薅羊毛”這個網絡用語并不陌生,電商在促銷時原價50元的商品新用戶僅需20元就可到手,這種好事誰不心動?


(資料圖)

但你知道嗎,有人“薅羊毛”薅進了監(jiān)獄。啥?“薅羊毛”犯法?那就得看你怎么薅了。

2022年11月9日,山西的偶某因為“薅羊毛”被山西太原小店公安分局網安大隊民警查獲。

他怎么了呀?原來,從今年5月份開始,偶某通過網絡平臺非法購買了大量“cookie”數據。

隨后,他利用黑客手段突破平臺封控系統及安全保護措施,冒用他人新用戶身份,非法騙取某網購平臺僅贈送給新用戶的購物優(yōu)惠券。

拿著這個優(yōu)惠券,他以優(yōu)惠價格購買到商品,再轉賣給其他電商平臺或者線下實體店。同時,他還把使用過的“cookie”數據再次低價轉賣或轉贈他人,從中獲利。

真是一魚三吃?。?/p>

6個月里,偶某非法購買、使用“cookie”數據共計3200余條,轉贈轉賣“cookie”數據640余條,低買高賣大量物品。

目前,偶某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。

那么,到底什么是“cookie”數據呢?

“cookie”數據又是如何被用于犯罪的呢?

所謂“cookie”數據是指某些網站為了辨別用戶身份,儲存在用戶本地終端上的數據(通常經過加密),由用戶客戶端計算機暫時或永久保存的信息。

通俗來講就是指緩存數據,包括用戶名、密碼、注冊賬戶、手機號等公民個人信息?!稗堆蛎北旧頉]問題,但非法獲取、販賣公民個人信息可就是違法犯罪了!

一些網絡黑灰產人員通過植入病毒或者獲取APP權限等方法,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,然后再通過網絡非法出售獲利。

買到“cookie”數據的不法分子,一些用來騙取商戶補貼,隨手倒賣;一些用來為商戶刷好評騙取消費者信任;一些則惡意刷差評,擾亂企業(yè)正常經營秩序;更有甚者用于電詐犯罪,或者洗錢。

所以呢,就,羊毛也不是隨便“薅”的,竊取買賣公民信息,必將受到法律懲處。望廣大網民引以為戒,遵法守法,共同維護清朗網絡空間。

關鍵詞: 個人信息 本地終端 公安分局

上一篇:
下一篇:

凡本網注明“XXX(非中國微山網)提供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。

特別關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