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:首頁 > 文化 > 正文

十國中有三兄弟跟趙匡胤三兄弟類似,卻得到了不同的結局!

時間:2022-04-21 13:37:41    來源:中華網熱點新聞    

五代十國是一個戰(zhàn)亂紛繁的時代,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,真正實現(xiàn)了皇帝輪流做,明年到我家的狀態(tài),五代由于說的比較多,也都比較熟悉了,分別是后梁、后唐、后晉、后漢、后周,最后被趙匡胤收入囊中,建立了大宋王朝。

五代十國之所以政權更替頻繁,除了誰的拳頭硬誰說了算之外,更重要的是繼承皇位的皇帝年齡都比較小,給了權臣可乘之機,所以才有了趙光義炮制的兄終弟及的故事,這在五代十國也不少見,只不過是不是自愿就得另說了。

在南方的十國中,也有一個小政權跟趙匡胤兄弟三人相似,王位的傳承也是兄終弟及,跟趙匡胤不同的是,這個政權的兄終弟及是自愿的,這個政權就是閩國。

人稱三龍,加入農民起義占領福建

建立閩國政權就是被稱為"三龍"的王潮、王審邽、王審知三兄弟,其中功勞最大的就是王審知。

據史書記載,王審知是秦朝名將王翦的后代,在晉朝的時候也是瑯琊王氏的士族,他們這一支沒落以后,一支居住在河南信陽固始縣,王審知年少的時候就喜歡讀書,他的兩個哥哥也為人仗義,因此三兄弟從小就聞名鄉(xiāng)里,人稱"三龍"。

唐朝末年群魔亂舞,這也給了王審知三兄弟機會,當時姓王的屠戶叫王緒,在安徽壽州(今安徽淮南)發(fā)動起義,很快打到了河南,并到了王審知的家鄉(xiāng)固始,王緒聽說王審知三兄弟的事跡,于是就去招攬他們加入自己的起義隊伍,后來王緒的隊伍遭到政府軍的攻擊,于是王緒就帶著王審知三兄弟一路南下,打進了福建,旗下的隊伍也有數(shù)萬眾了。

王緒的隊伍壯大了,同時疑心也大了,對于有才能的人都是找借口殺掉,王潮兄弟三人非常能干,也在王緒的名單里,只是還沒有輪到,王潮三兄弟非常害怕,于是他們游說隊伍里的一些將領,并挑選了數(shù)十名壯士,埋伏在竹林了,將王緒抓住關起來,后來王緒莫名其妙就自殺了,于是王潮被那些招攬的將領推選為起義軍首領。

王潮后來被詔安,任命為泉州刺史,王潮三兄弟齊心協(xié)力,整頓軍隊,尤其是王審知能與士兵同甘共苦,關心士兵,紀律嚴明,所以在軍中有很高的威信,他們的隊伍也成為一個戰(zhàn)斗力非常強的隊伍,也是基于此考慮,福建觀察使陳巖才決定舉薦王潮為泉州刺史。

沒過多久,陳巖病重去世,去世前曾請王潮到福州來,其實是想除去王潮,但被王潮識破,陳巖死后,雙方撕破臉皮,于是王潮開始攻打福州,攻打兩年,終于將福州攻破,逐漸占領了福建,唐昭宗看已經既成事實,于是就任命王潮為觀察使,王潮以王審知為副使,王潮三兄弟在福建站穩(wěn)了腳跟。

為了穩(wěn)定陳巖的老部下,王潮兄弟采取了安撫和厚葬的方式,很快籠絡的陳巖老部下的人心,最終無論是在地盤還是在人心上,把福建收入囊中。

打不還手,罵不還口,終于繼承大哥的地位

雖然王潮已經是福建觀察使,但畢竟不是皇帝,也不是爵位是不能繼承的,他們兄弟三人繼續(xù)經營福建,896年的時候,唐朝朝廷提升福建為威武軍,任命王潮為威武軍節(jié)度使,雖然依然不能繼承,但總比觀察使要好,而且不能繼承那也只是說說而已。

王審知知道自己要繼承哥哥的位置是不容易的,王潮對王審知要求嚴格,對其失誤,動輒加以鞭打,但王審知都默默忍受,毫無怨言,就這樣,王潮決定不傳位兒子,任王審知為副使。

897年,王潮病重,他舍棄自己的兒子王延興、王延虹、王延豐、王延休,而委任王審知掌管軍政事務。王潮死后,王審知本來要自己的二哥王審邽接受王潮額位置,但王審邽認為王審知功勞很大,自己的能力也不能跟王審知相比,于是推辭不受,王審知這才接手了大哥的基業(yè),自稱福建留后,上表告知朝廷,朝廷只好認命王審知為威武軍節(jié)度使。

王審知繼位后,很好地處理了與王潮諸子的關系。王潮有四子王延興、王延虹、王延豐、王延休,王審知都善待,高官厚祿,但并無實權。王審知任命王延興為福建觀察副使,暗示以后有可能以王延興為接班人,但這只是權宜之計,以團結家族、安撫人心。這套路跟趙光義一模一樣,接班人肯定不是王延興。

王審知能夠對自己哥哥兒子這么好,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自己的母親健在,王氏三兄弟都很孝順,母親還在世,他們不愿意做出讓母親傷心的事情,而且王審知也要在自己的部下面前做個表率??傊鯇徶值艿慕Y局至少比趙匡胤三兄弟的結局要好的多。

對內休養(yǎng)生息,對中央朝貢,對外聯(lián)姻

雖然,王審知成為了威武軍節(jié)度使,但是連年的征戰(zhàn)也讓福建地區(qū)的人民達到了承受的極限,因此他肅清吏治,嚴令不得擾民,給老百姓以休養(yǎng)生息的機會,為福建地區(qū)的老百姓創(chuàng)造了安定的環(huán)境,五代十國時期,福建地區(qū)的人民較少的遭受戰(zhàn)爭的打擾,百姓相對來講安居樂業(yè),逃難的中原人相繼遷入福建。

王審知深知自己只是占據一個省份的割據政權,無力與中央王朝對抗,因此王審知不稱帝,曾經說過:"我寧為開門節(jié)度使,不作閉門天子",也是審時度勢的表現(xiàn)。

對待中央王朝始終保持朝貢的態(tài)度,即使朝貢的陸路被阻擋,也要從海上去朝貢,以表達對中央王朝的臣服之心。無論中央王朝是后梁還是后唐,王審知都是一律去朝貢。

而對待周邊的割據政權,王審知也是極力交好,王審知于貞明二年(916年)將女兒嫁給吳越國國王錢镠之子錢傳珦(錢元珦)。翌年,王審知命次子王延鈞娶南漢君主劉(劉巖)之女。

通過這些政策,保障了福建地區(qū)有一個安定的環(huán)境,王審知施政深得當時人心,對福建的開發(fā)起了積極的作用,因此百姓衷心愛戴他,福建在他的治下也得到了較好的開發(fā)。

關鍵詞: 中央王朝 兄終弟及 五代十國

相關新聞

凡本網注明“XXX(非中國微山網)提供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。

特別關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