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:首頁 > 文化 > 正文

歷史上,南明小朝廷是怎么被滅掉的?

時間:2022-03-15 08:32:21    來源:中華網(wǎng)熱點新聞    

崇禎十七年,李自成起義軍攻占北京,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。隨后,明朝宗室及大臣大多逃亡南方,繼續(xù)建立政權,從此,歷時長達十八年的南明朝廷正式建立。

那么,歷史上南明朝廷是怎么被滅掉的呢?

明朝末期,經(jīng)歷了無數(shù)的天災人禍,農(nóng)民起義、外族入侵,理論上來講,在南明重新建立朝廷的宗室大臣們,應該吸取教訓,勵精圖治,至少搞個畫江而治吧?

但事實上卻是讓人大跌眼鏡,逃亡南方的宗室們不僅沒能保住明朝,反而被打得到處跑。究其原因,其實只有一個,那就是內(nèi)斗。

要知道,當時李自成被清軍以及吳三桂夾擊,迅速敗亡,而清軍實際上也并沒有多少精銳部隊。加上南方的經(jīng)濟基礎非常強大,如果稍微能夠有點凝聚力,明朝其實還是有機會的。

可內(nèi)斗,讓這最后的希望迅速破滅了。

北京易主之后,南京成為了明朝最大的政治中心,可這時,第一場內(nèi)斗開始了。

崇禎帝死了,誰來當新的皇帝呢?當時逃難到淮安城的有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澇。

鳳陽總督馬士英主張擁立朱由崧,因為他是神宗皇帝的孫子,而朱常澇是神宗皇帝的侄子。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、侍郎呂大器、右都御史張慎言、詹事姜日廣及原禮部侍郎錢謙益等主張擁立朱常澇,理由是朱常澇比朱由崧賢明,當立賢不立親。

最終的結果是,朱由崧即帝位,年號弘光。戶部尚書高弘圖與史可法、馬士英等被推入閣,史可法仍掌兵部事,馬士英仍督師鳳陽。

弘光元年,弘光政權內(nèi)部開始爆發(fā)了激烈的黨爭,駐守武昌的左良玉不愿與李自成正面交戰(zhàn),以"清君側"為名,順長江東下爭奪南明政權。

而此時的多爾袞則是命令多鐸移師南征,一月中,清軍破徐州,渡淮河,兵臨揚州城下。緊接著,史可法率領揚州軍民抵抗清軍,結果城破,清軍屠城,史稱"揚州十日"。

南京失陷以后,南明的斗爭更加激烈,再也沒有了統(tǒng)一的領導機構,最終被逐個擊破。

不久后,清政府頒布了剃發(fā)令,結果引起了漢人的激烈反抗,清軍只得去鎮(zhèn)壓這些人。

此時應該是比較好的機會,但南明不僅沒能抓住機會,反而內(nèi)斗更加嚴重。當時弘光政權已經(jīng)沒有了,形成了另外兩股勢力,唐王朱聿鍵的隆武政權以及魯王朱以海的魯王政權。

雙方為了爭奪自己的正統(tǒng)地位而形同水火,各自為戰(zhàn),所以清軍再度南下時,先后為清軍所各個擊滅。

南明朝廷一個個的滅亡,但卻并未完全覆滅,此時李自成的余部開始成為了抵抗清軍的主力,此時的南明朝廷的皇帝是永歷皇帝。

永歷政權剛開始時,借助大順的軍隊,實際上也收復了許多失地,但很快永歷政權的內(nèi)部斗爭又開始了。各派政治勢力互相攻訐,農(nóng)民軍也倍受排擠打擊,不能團結對敵,這就給了清軍以喘息之機。

到了永歷十年,孫可望秘謀篡位,引發(fā)了南明內(nèi)訌,李定國擁永歷帝至云南,次年于曲靖交水大敗孫可望,孫可望勢窮降清。孫可望降清后,西南軍事情報盡供清廷,滇黔虛實盡為清軍所知。

此后,南明政權持續(xù)戰(zhàn)敗,到了永歷十三年,鄭成功中清軍緩兵之計,最終失敗,撤回廈門。八月,朱由榔由滇西逃往緬北。

永歷十六年四月十五日,朱由榔與兒子朱慈煊被吳三桂絞殺在昆明;鄭成功二子鄭經(jīng)在思明與乳母私通,加上當時鄭芝龍在北京被殺,又聞朱由榔在云南被殺,鄭成功數(shù)痛攻心,于五月初一日病逝;六月二十七日,李定國在真臘得知永歷帝死訊,也憂憤而死。十一月,鄭經(jīng)從廈門來到臺灣接手經(jīng)營,名義上仍奉永歷帝為正朔,繼續(xù)沿用永歷年號。

不過,從此以后,南明政權已經(jīng)算是名存實亡了,根本沒有與清政府對抗的實力,等到鄭經(jīng)在臺灣死后,很快就被施瑯所敗,全國最后一支抗清勢力覆滅。

結語

南明之亡,亡于內(nèi)斗。南明有南京三鎮(zhèn)的福王,福建鄭世擁戴的唐王,還有廣東一帶的桂王。明朝南遷時,經(jīng)過十多年的大規(guī)模叛亂,天下早就被軍閥勢力控制了。在這種背景下,天下都是伸出胳膊比皇帝腿還粗的軍閥,面對此情此景,南明皇帝怎么折騰,也只是一個傀儡。

關鍵詞: 南明政權 抓住機會 戶部尚書

相關新聞

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XXX(非中國微山網(wǎng))提供”的作品,均轉(zhuǎn)載自其它媒體,轉(zhuǎn)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。

特別關注